麻城:暖心服务解民忧——2008支服务队用责任担当“底色”绘就同心抗疫“暖色”

12月25日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村)工作组组织暖心服务队深入社区(村)集中开展暖心服务、守护健康“敲门行动”,汇聚了防疫力量,共筑健康防线。

找准“点”,服务群众用“实劲”

寒风挡不住关怀脚步,细微之处见真情。为找准困难群众需求点,解决不同人群急难愁盼,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村)工作组第一时间发出《关于组建社区(村)暖心服务队开展暖心服务、守护健康“敲门行动”的通知》,组织市直企事业单位干部按照下沉防疫“三个三分之一”要求,组建2008支暖心服务队,迅速下沉乡镇村、街道社区,开展暖心服务行动。

暖心服务队通过全面摸排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重点困难人群,结对联系困难户,发放“爱心联系卡”,全面了解重点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点对点帮助他们解决用药就医困难,做到“群众一电话,服务就到家”,用实打实的行动,温暖群众的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优化“线”,服务群众出“实招”

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药品紧缺、科学预防意识较差等问题,市委组织部通过倡导“五个一”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以责任担当“底色”,绘就了同心抗疫“暖色”。

设置一批“共享药箱”。倡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满足自身及家人的需求外,将多余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等物资进行捐赠,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星之家、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地设立设置“共享药箱”,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捐、爱心商家积极捐、居民朋友踊跃捐,组织退休医务人员或有医学背景的居(村)民负责接收、分类和发放,缓解农村群众买药难的问题,发挥药品最大效用。

发放一张“连心卡片”。组织社区(村)暖心服务队进村入户摸排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重点人群,实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建立结对关系,发放“爱心联系卡”,公示包保人员和服务电话,确保“群众一电话,服务就到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发放一袋“健康爱心包”。指导暖心服务队对辖区农村特困供养户、低保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城镇地区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低保户、特困户等7类人群进行核实摸排,发放“健康爱心包”,指导其正确使用,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防疫措施优化调整和疫情形势变化,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端送一份“暖心姜汤”。如何在解决药品需求燃眉之急的同时,让群众做到有效预防?通过倡导各社区(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红星之家、服务驿站等阵地,发动志愿者、热心群众熬煮红糖姜汤,向农村独居留守老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等群体上门端送。同时,带动并呼吁广大居(村)民多煮姜汤、勤服姜汤,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接种一剂“新冠疫苗”。多渠道、全方位动员60岁及以上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应接快接,及时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对60岁及以上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独居老人,暖心服务队要协调相关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并认真、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切实关心老年人健康,让老人年接种疫苗舒心、安心、放心。

拓宽“面”,服务群众出“实效”

“疫”路同行,爱满人间。面对这场“大考”,在麻城这片红色热土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纷纷投入战斗的洪流中。大家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实现暖心麻城的“大联动”。

在阎家河镇,共同缔造示范村古城村和石桥垸村先行先试,把共享药箱、守护健康作为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的成果展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所以一直有备药的习惯。这些多余的药品与其放在家里等着过期,不如拿出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今天家里有人发烧了,正愁没有药,这个共享药箱帮了大忙,悬着的心瞬间踏实了。”古城村村民响应该镇倡议,前往固定地点捐药。缺药的群众有序排队领药,解了燃眉之急。装着友爱、团结、奉献的“共享药箱”在全市遍地开花,邻里有爱、乡里有情的和谐氛围在麻城大地不断扩大蔓延。

在城区,各社区大党委和共建单位迅速组织暖心服务行动开展“敲门行动”,对重点人群进行核实摸排,并发动居民配合摸排行动,共助友爱,主动关心身边的特殊困难群体,共渡难关,共抗疫情。

在乡镇,各地发动下沉党员、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热心群众等组建暖心服务队,对重点人群逐户上门走访,木子店镇在全市“健康爱心包”发放基础上,另行筹资采购580份“健康礼包”向特殊困难群众发放,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入户走访排查宣传、包保重点人群、发放“健康爱心包”等,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冲寒已觉东风暖,破疫回归大地春。全市2008支暖心服务队犹如一道道火炬,划破冬日的严寒,同舟共济、邻里互助成为麻城的一道风景,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也用责任担当“底色”绘就了冬日同心抗疫的“暖色”!

来源:麻城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