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编”非遗传承人刘凤: 一针一线编织乡村振兴好风景

一支钩针,一团线,编织出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新的人生图景,为夫子河镇乡村振兴倾注巾帼力量。不仅编织个人幸福,更要帮助他人幸福,她创立的“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成功帮助当地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实现创收。这位把日子编织成花、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女士就是黄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钩编”传承人——刘凤。


图片


1983年,刘凤出生于麻城市夫子河镇刘家大塆村,自幼受太外婆影响,热爱纯手工钩编,幼年便展现出钩编天赋。2012年,刘凤因个人发展去往深圳工作,但仍旧针不离手,对钩编技艺有着执着的热爱,因此,在2016年,刘凤在深圳龙岗区开设个人工作室,一心一意做起钩编定制及手作体验。


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刘凤不断开拓创新,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将古典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使钩编产品不仅实用,更具艺术气息,其产品成功售卖到各大商场,甚至展销会现场。2017年,刘凤应邀参加马来西亚第十九届书香世界中华非遗展演,荣获“最佳工艺师”称号。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2年,为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道路,刘凤毅然决然选择回乡,于当年8月创立“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致力于为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实现灵活创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4月,刘凤担任夫子河镇“五安家园”社工站唯一的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3年7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阳光彩虹服务队队员对刘凤及其创立的“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部分成员进行采访。


图片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


当谈起为什么一直坚持钩编的传承与教学,刘凤表示:“一方面,钩编技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这些后代去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因为我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我之前也是一位留守妈妈,深刻了解留守姐妹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困难,想出去打工又不允许,想做事又不方便。我本来就会钩编,而且钩编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以当我发现编织艺术品的销售市场后,就想帮助那些留守妈妈们获取一份收入,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睦。”


刘凤撑伞的目的不只是暂时为留守姐妹撑伞,更是为了让她们能为自己撑把伞。刘凤回忆道:“生活在这里的陪读妈妈和留守妇女几乎每天都要用手洗衣服,一到冬天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很是让人心疼,但是她们又不好意思向丈夫要钱买洗衣机。有一天,一个姐妹激动地跑过来和我说 ‘托你的福,今年不用再手洗衣服了,我买了一台洗衣机’,我疑惑地问‘谢我干嘛’,她说‘是你带我赚钱买的呀,如果不是加入了你的编织队,那我平时一分钱也赚不到’。每当我知道姐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谈起这件事情,刘凤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助人自助是刘凤为留守姐妹撑伞一直坚守的原则。


图片


“我只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


从零散教学到正式教学,钩编技艺的传播和传承之路并不简单。


如今有52名固定成员的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是从一块手写的简易广告牌——“钩编技艺,免费教学”开始的。这块质朴但具有温度的广告牌摆放于夫子河镇小学对面,这里是家长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全职妈妈们看见后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到刘凤。再加上全职妈妈间口口相传、相互介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钩编技艺,于是,跟着刘凤学钩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起初编织队的人数比较少,刘凤就在自己家内进行教学,后来编织队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给更多的全职妈妈提供学习钩编的机会,同时能够方便妈妈们接送孩子上下学,刘凤在夫子河镇小学附近租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


在日常编织工作中,编织队的成员们使用刘凤提供的原材料制作产品,计件计酬,个人产量没有要求。对于成员们来说,钩编是无成本、无负担、无风险的,她们可以放心地去做钩编。而刘凤是所有风险的承担者,她除了负责钩编技艺的免费教学,还要联系客源,一旦钩编物品销售情况发生波动,她就要一个人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她却说:“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事。虽然自己累,每天有干不完的琐事,也需要面临很多的风险和挑战,但是能给全职妈妈们带来一定的收入,真正帮助到她们找到自身价值,这就是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


后来,为给更多的全职妈妈提供就业机会,刘凤继续扩大“钩编”技艺的传授规模。2023年3月,在夫子河镇政府的帮助下,刘凤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钩编”技艺培训会,向全镇各村的100余名妇女传授钩编技艺。此外,刘凤还多次通过网络直播培训的方式为其他地方的全职妈妈提供学习钩编技艺的机会。


图片


传播钩编技艺,支持全职妈妈在投入家庭的同时追求职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刘凤一直在做的“普通”但不平凡的事。


钩编带来的不仅是收入

更是丰盛的精神食粮


当问到队员们为什么坚持跟随刘凤做钩编时,有位队员说道:“是刘凤成立的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拯救了我们这些全职妈妈,虽然收入微薄,但基本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很感谢刘凤老师给我们学习钩编的机会。在学习钩编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喜欢上钩编,喜欢上我所在的编织队。”她表示,编织是个技术活,要求一定的钩编技巧,再加上她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客户要求不断去学习钩编各种新样式的编织品,这个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所以一般都是刘凤教会她们几个人,之后她们再去教别人。队员们在日常钩编中,相互陪伴,在交流钩编技巧的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友谊。另一位队员对于这个问题有她的回答:“加入编织队之后,感觉烦心事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我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许多,特别是在钩编出成果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我之前做全职妈妈的时候没有体会过的。”


图片

刘凤为全职妈妈们带来钩编技艺,不仅让全职妈妈在照顾孩子老人之余获取收入的渠道,更帮助她们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在钩编的过程中,她们互相帮助,收获了珍贵的姐妹友谊,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她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也大大提高。


困难依然存在

但脚步不会停止


阳光彩虹服务队的队员随刘凤参观了工作室,一推门,一览无余。约45平米的工作室兼具仓库和展厅的功能,房间的一角堆着钩针编织的原材料,一角放着刘凤曾获的奖状,各种形状的钩编成品则挂在架子上或者摆放在桌子上。“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想有个好地方能让姐妹们一起学习,有个专门存放原材料的地方,有个呈现这些宝贝作品的置柜,可是没钱啊。”刘凤叹气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实,因缺少资金的支持,刘凤的编织路一直走得不顺畅,但她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目前的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宣传推广不足,我们缺少专业的宣传推广人才;二是缺少零售订单,我们需要更多的订单维持团队的持续发展。”刘凤谈道,“姐妹们需要这份工作,我必须继续努力地打开市场,让我们精心制作的高品质钩编产品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消费。”


困难就是挑战,挑战就是机会。面对困难,刘凤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将困难作为跳板,和留守姐妹们一起乘风破浪。


钩针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凤将目光聚焦于全职妈妈,她教授的免费钩编培训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通过一支钩针、一团线编织出致富之路,使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刘凤表示,她和大别山巧手妈妈编织队的队员们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持续为传承非遗文化、为夫子河镇乡村振兴贡献她们的力量,坚持在编织乡村振兴好风景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采写:华中农业大学 杨梦  邹琪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阳光彩虹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