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万里奔赴去援疆

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博尔塔拉报记者 于苏甫·艾尼

9月13日,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章大海,与战友在即将出境的中欧班列间仔细巡查,他是湖北随州人。

“每次见到集装箱上有‘湖北’字样的汉新欧专列通过,我就感到格外亲切与自豪,目送来自家乡的专列出境。”章大海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微笑。

9月13日晚,阿拉山口站集装箱换装作业,满载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正在紧张有序换装。中方使用的是标准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因为轨距不同,中欧班列在出入境时,需在这里为货物进行换装作业。

2011年,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班列仅有17列,到2022年猛增至6211列,位居全国铁路口岸之首。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目前,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线路达111条,货物种类突破200种,连接国内25个省市区,覆盖欧洲全境。

阿拉山口口岸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博州因此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9月14日,通往赛里木湖的公路两边,随处可见“中国三峡”字样的风力发电机组。

在这里,有一群湖北人,他们是企业家,是教师、医生,或是技术人才……他们万里奔赴,与50万博州、第五师双河市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在这片2.7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甘做共建“一带一路”的“螺丝钉”,贡献着来自湖北的坚强力量。

他们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助力将“通道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围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产品、新能源等产业,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强势补链强链延链。

博州排名前十的工业企业中,湖北援疆企业有4家。博州投资额最大的项目、纳税额最大的工业企业均为湖北援疆项目、援疆企业。

9月13日,东贝洁能光伏发电项目员工正在对光伏板进行巡检,这是湖北援疆项目,过去的戈壁变成清洁能源的基地。

9月12日,新疆金鑫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正在忙生产。近期,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投资建设的金鑫昱二期20万锭纺织项目一期10万锭建设接近尾声,设备陆续进入厂房,将进行安装调试。

9月12日,员工在新疆西帕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线巡查。这是2021年的援疆项目,于2022年动工建设。投产后,将生产蛋液类、蛋粉类、生物提取物等多种产品,每日可加工120吨鸡蛋。

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投资8亿元,在博州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成立新疆金鑫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现代化纺织厂,拥有30万锭的纺纱规模。这个项目三期建成后,将成为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

军毅科技(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西域赛湖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相继落地,促进纺织产业链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湖北采取“市场+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模式,以博州为基地、全疆为供应端,借助湖北楚天云、斗鱼等100多个网络平台,直播销售枸杞、蜂蜜、冷水鱼、牛羊肉等产品,让“博州味道”俏销湖北乃至全国,助力乡村振兴。

博州企业还与武汉中百商超、武商百货、中商百货等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在湖北布局多个“市县商超专柜”,逐步构建了线上线下、批发零售、国内国外相结合的新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体系。

湖北还助力赛里木湖景区成功创建5A;签订旅游合作协议,组织包机赴博旅游观光;支持建成第五师双河市“红星耀双河”陈列馆,帮助改造升级博州博物馆;组织文化双向交流展示活动,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充分展现……

9月12日,湖北医疗专家和博州医生一起在手术中。1999年以来,湖北分九批共派出439名医生到博州工作,其中260名医生支援博州人民医院,帮助博州建成第一家三甲医院。

在博州的湖北医生与当地医生一道,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突破了多个医疗“禁区”,攻克了多个医学难题,基本建立起了满足博州、第五师双河市群众健康需要的屏障。第九批援疆医生工作2个多月以来,已在受援地开展各类新技术、新业务50余项,突破新技术近10项。

9月14日,远眺赛里木湖旁的博州职业技术学院(博职院)旅游学院。2005年以来,湖北省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用于博职院软硬件建设;从50余所高校中,选派24批338人次援疆教师组团到学校支教。

湖北教育援疆擦亮“组团式”教育援疆金字招牌,名校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博州82所学校,做到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博州唯一的一所大专院校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以来,在校生规模由5500余人增长到13000余人,专任教师由258人增加到580人。

“看病找湖北医生”“上学找湖北老师”已成当地人的“湖北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