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麻城人,秉承“忠诚勇毅,敢为人先”的麻城精神,勇敢闯荡,奋力拼搏,他们中有政界精英、商业大咖、专家学者、科技达人……他们是麻城新时代的代言人。为深度展示在外麻城人士的创业历程和故土情怀,激励引导本地麻城人创新创业,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天下麻城人】全媒体访谈栏目,探访在外麻城籍创业人士,展现麻城在外儿女成长和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为家乡人民增添一份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和发展动力,为麻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是战士,百舸竞流勇争先;是天使,大爱无疆显本色;是麻城人,医者仁心点亮希望之光。来自湖北省人民医院的麻城医生,他们精进了术,传承着仁,开的是药,打的是针,治的是病,医的是身,传的是情。
作为首家省部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也是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由早期共产党人陈雨苍博士创立于1923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似一颗“健康明珠”,镶嵌于九省通衢。医院有首义、光谷、洪山等3个院区,设置涵盖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临床医技科室127个,位居全国前列。在这里,有一群享誉海内外的麻城籍名医,他们中有国家级人才、中青年专家、医学领军人才。
彭国亮:以实干绘梦 望远山而力行
彭国亮,麻城市铁门岗乡人,博士,研究员,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他以全局思维做局部事,以未来视野做当下事,工作30余年,辗转于大学学生工作、党务工作、行政管理、医院管理等各个领域,他始终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沉稳应对每一个挑战。如今,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回望自己在麻城的难忘岁月,彭国亮记忆犹新的是学习时光。他从小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勤奋刻苦,奋勇争先,1983年,考上麻城市第一中学。踏晨曦而来,伴月光而归,那时候,学校条件虽然异常艰苦,但老师们爱岗敬业,满腔赤诚,无私奉献,学生们遨游于课堂之中,尽享学习之乐,校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的推动下,彭国亮所在的班级很多同学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彭国亮也于1986年考上武汉大学,就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毕业后,彭国亮选择留校,最开始在武汉大学的病毒学系当辅导员。工作期间,他还去中央党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继续回到武汉大学,相继担任过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外语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党总支书记,武汉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2024年3月,他来到湖北省人民医院任副院长。
在武汉大学从事党务和行政管理积累的经验为彭国亮来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开展系列工作创造了条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百年历史,也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我细读、品读和深读......”彭国亮对医院的发展充满信心。
省人民医院是湖北地区首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经过百年的发展,该院秉承红色精神,将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融入医疗服务和管理实践中,目前已经发展为三个院区并行发展的格局,秉承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的理念,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省人民医院在职职工七千多人,开放床位7300张,规模位列全国前五。该院和武汉大学的相关院系合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七大交叉融合研究院,充分发挥院士力量,推动“医疗+”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2024年9月24日,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用“医学+”融合创新理念为人类健康探寻新路,是省人民医院以改革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
而在助力湖北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40多位优秀的麻城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他们中有神经外科的陈谦学教授、陈治标教授,麻醉科的夏中元教授,两大重症医学科的詹丽英教授和余追教授,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杰出人才,他们都是我们医院的麻城籍精英......2021年的3月31日,湖北省人民医院与麻城市人民医院签订共建技术协作医院协议,越来越多省人民医院知名专家以定期坐诊、查房、教学及择期手术等形式到麻城市人民医院,让优质资源下沉,这是帮助家乡麻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新时代支持老区发展,助力健康麻城建设的实际行动。”彭国亮介绍。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彭国亮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医院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医院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他始终坚守入党初心,用最真诚质朴的方式诠释着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职责使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卷 。
陈谦学:心怀大爱 诗意人生
陈谦学,麻城市铁门岗乡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2017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任10余种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擅长于脑血管病、颅脑创伤、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脑胶质瘤的精准治疗。
1963年,陈谦学出生于铁门岗乡冯家凉亭村。小学在铁门岗乡凉亭小学读书,初中在宋埠镇中学就读,1980年在麻城二中毕业。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小学的时候,条件艰苦,从村子到小学有几公里的路,要起很早去上学,在宋埠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没有住校,刮风下雨也要坚持学习,那时候还是在家里上晚自习,学习全凭自觉,自己是班干部,还要到同学家检查学习情况,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自觉性非常高,非常自律。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才真正进入学习的快车道,自学了数理化。1980年参加高考后,他报考了湖北医学院医学专业。1985年,本科毕业后,他继续在湖北医学院读了三年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工作至今,期间还攻读了博士研究生。
谈起为何学医这个话题,陈谦学回忆说:“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生病头疼休学一年,当时在麻城诊断为脑肿瘤,父母就把我带到武汉同济等医院求医,当时医疗条件很落后,做了两次腰椎脑脊液穿刺才被确诊为不是脑肿瘤,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刻,后来我报志愿的时候,本科填报的都是医学院校。”
在神经外科,涉及到的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像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让他印象很深刻的一台手术做了20多个小时。陈谦学说:“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医生其实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医者仁心,我们始终都不会放弃和抛弃任何一个病人,尽管很累,还是会坚持扛下去。”
还有一个本院职工的孩子在小学上体育课时不慎受伤,导致急性脑出血,送到病房的时候人还是清醒的,仅仅过了20分钟,病人就瞳孔放大昏迷不醒,紧急情况下,陈谦学一行为病人进行了开颅,清除血肿,后来病人转危为安,健健康康长大直到现在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幸福之家,这是让陈谦学非常难忘也很欣慰的事。
作为一名医生,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他也会有压力,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疾病,而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也很高,医生也很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治好病人。所以,他常常严格要求自己,学无止境,努力提高自己的手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如今,他科研硕果累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8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推广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培养博士研究生63人,硕士研究生76人。
陈谦学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平时两个人都很忙,对小孩疏于照顾,但是孩子从小就比较懂事,学习生活自律,让他们很放心。陈谦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孩子见识了医生的忙碌,大学选择了金融专业,这让陈谦学有些遗憾,但他还是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爱好。
陈谦学是麻城市人民医院外聘的专家,他经常回到家乡会诊、做手术、开展学术讲座等,指导麻城市人民医院及该院脑外科的工作。在他的指导帮助和麻城市人民医院的努力下,麻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为湖北省神经外科的重点专科。
2024年5月3日,麻城市医共体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科联盟正式授牌,陈谦学承诺作为一名麻城人,将以专科联盟为纽带,不遗余力帮扶家乡,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带来的福祉。
对于麻城脑外科的发展,陈谦学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手术的技术、加强医疗质量的综合管理。
“人人都说荷花好,谁知荷花有烦恼。污泥傍身苦挣扎,露出水面才清高。”陈谦学不仅医术精湛,备受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誉,还具备诗人的情怀,在诗词领域,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有时和朋友聊天,他兴致一来,就会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即兴赋诗,且收发自如,充分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开开心心悠着过,健健康康度年华。”在繁忙的工作之中,陈谦学吟诗作对抒发情怀,用以修身养性、通达周身,同时,也是他对生命和健康珍爱的体现。护佑健康,是医者最重要的职责,白衣天使,是不息的光芒,引领苦难中的患者穿越阴霾,迎接曙光的灯塔。
夏中元: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被誉为生与死的“摆渡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有一位麻城籍麻醉科专家——夏中元,他以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成为无影灯下的守护者。
夏中元,麻城市阎家河镇人,湖北省人民医院二级教授和一级主任医师、博导、麻醉科主任兼疼痛科主任,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麻醉学教研室主任。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麻醉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兼心胸学组副组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委兼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会长、武汉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1965年,夏中元生于阎家河镇丁家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懂事起,他就明白读书是一条可以改变命运的道路,他学习非常刻苦,父母也给他足够的时间读书学习。让夏中元难忘的学习时光里,有一幕是他拿起课本在麦田里背诵课文,他觉得那是自由而充实的时光。在学校,老师也给予了他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他感念至今。
1983年,他在麻城市第七高级中学读完高中,面临填报志愿的选择。谈起自己为何选择医学专业,夏中元介绍:“因为父亲和舅舅是当兵的,我最早的愿望是当福尔摩斯,但是从小目睹了村里的人生病了,觉得当医生是做善事,是一份很崇高的事业,加之母亲有慢性鼻窦炎,受其影响,希望能帮助到更多人治病。”
夏中元如愿考上了湖北医学院,从事临床医学专业,机缘巧合之下专攻麻醉领域。经过五年的学习,他毕业后分到湖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91年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后来又继续攻读博士。
本着麻城人勤奋质朴努力的品质,他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以娴熟的业务能力、多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及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可。截至目前,他培养了150余名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90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推广奖1项,他成为引领学科进步的中坚力量。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远不止让病人睡着这么简单,在手术过程中,要负责监测调控患者生命机能,手术期间,更要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地从麻醉状态苏醒。”夏中元介绍。
多年来,夏中元以抢救病人成功为自豪。其中,有一例抢救案例,是他迄今为止最难忘的一件。一位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四处求医无门,他慕名找到夏中元帮助他做麻醉,夏中元表示只要患者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经过22个小时的奋战,患者手术和麻醉成功,患者家属感动不已,当即给夏中元跪下,热泪盈眶,连连道谢。“我觉得当医生,第一就是要敬畏生命,第二要学会做人,以德服人。”夏中元感慨地说。
还有一件事,一直刻在夏中元的记忆深处。麻城有一位患者找到他,希望帮助自己做手术,当时因为夏中元觉得这是一例小手术,加之自己有其他事情就没有参加。这名患者找了省内另外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做了手术,结果发生医疗意外。夏中元自责不已,自此之后,凡是家乡有人找他,他必定亲力亲为。多年后,这位患者的妻子又找到他帮助自己做麻醉,夏中元推掉手头所有的安排,亲自赶到现场帮助做麻醉。
夏中元虽身在武汉,却时刻心系家乡。只要家乡人有需要,他总是格外用心和照顾。他会以进修规培、带领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麻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影响力,助力麻城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提升,让家乡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手”护生命,“术”造健康。夏中元选择医学,选择了责任,他以时间为针,以责任为线,为病人点燃希望之光,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大道上,他用敬畏生命的法则彰显医者本色,为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采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玲吴雨婷 林升 戴鹏 袁朝高 商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