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疫线】融媒战“疫”守阵地:有速度更有温度!

疫情就是命令,融媒体中心闻令而动。一声令下,4月10日凌晨,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快速作出融媒体战疫部署,一肩挑起防控、宣传两重担,党员干部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奔赴阵地,切实筑起宣传报道抗疫、社区下沉抗疫、先锋队尖刀班抗疫等一道道“红色防线”。

融媒宣传 阵地靠前

疫情“围剿战”,宣传阵地须筑牢。市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整合新闻采编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技术后勤中心的有生力量近40人,组建多支机动采编团组,按照指挥部要求,把镜头对准抗疫一线干部群众。甘雨平、谢正武、袁朝高、罗晓光等各路各组记者昼夜出击,第一时间抵近疫情防控前沿敏感区各村组封控点、城区社区各检测点、卡口、医院、车站等一线防控站点获取一手抗疫信息。

同时,布阵麻城发布、麻城融媒、云上麻城、电视、电台、市政府网站、麻城新闻网、抖音等各大平台,开设“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直击疫线”“战疫日记”“战疫先锋”等专栏,编辑制作不舍昼夜,频频推出麻城抗疫的最新决策、举措、成果。

封控区的留守孩子及时得到了好书看、转运隔离人员的干部不畏风险、响应“召集令”5人组重回顺河参战……一个个好故事深入人心,一个个短视频转发爆屏,一件件百姓关切及时回应。迄今,融媒“1+7”平台累计滚动推出各类报道和公告超过600篇次,其中采编制作图文430多篇,小视频110多件,把广大参战干部群众的生动事迹和奉献精神传遍全市,激励全市人民的斗志和信心。

驰援疫线 阵地集结

接到紧急支援顺河通知后,市融媒体中心党委立即组建班子成员商义东、宋杰、鲍帆率队的应急先锋队,出征顺河村。商义东收拾好胰岛素说:“疫情不消人不退!”紧接着先锋队转战谢家湾村。宋杰领到十分艰巨的封锁任务时说:“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工作我擅长!”

先锋队15名队员与谢家湾村干部群众并肩作战,顾不得吃喝洗睡条件,严密封控,落实消杀,细心宣讲,耐心劝导,热心帮扶,昼夜穿梭在村落之中。多个村民常吃的药缺了,队员们忙不迭地分头送上门。隔离农户说我家黄牛没吃草,戴鹏赶去喂牛。由于出发时急促,多数同志装备不齐,竟然一连七天没有换鞋子。由于昼奔夜走,加之地面潮湿,张志勇双脚痛风的老毛病发作,他就穿拖鞋跑路。夜晚的乡村小道,大家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测体温、送物资、问需求,一户不落。

经过周密防控,4月18日谢家湾村顺利地从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队员梅喜和又学着开农耕机帮缺劳力的农户耕田。一切为了谢家湾1700位村民的防护战全胜完胜,队员们牢守阵地,再苦再累没有怨言,得到谢家湾村党支部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巾帼上阵 阵地红妆 

这天,驻村队员、中心副主任鲍帆刚巡访归来准备吃盒饭,猛见同事们送上一束田野采来的鲜花。在大家祝福的歌声中她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派驻顺河镇谢家湾村先锋队员中共有4名女同志,她们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每天五点半就起床,入户检查封控、分发物资、协调核酸检测,与男队员一起守护着村庄安全。队员夏辉出发前就说:“其他同事孩子都还小,我的孩子在外地,志愿工作就让我去吧!”得知村民谢图波一人在家照顾病卧在床的孙子,家庭非常困难,队员管小娟就拿出她个人的生活物资帮助爷孙。李可是一名“95后”,队里年纪最小,接到任务时没有片刻犹豫,没来得及告别家人就随队出征顺河。

下沉突击 阵地转战 

4月10日是周日,半夜1时8分,驻鼓楼办凉亭村先锋队第一梯队微信群紧急通知:迅速到村报到上岗!

正在盐田河家中休息的市融媒体中心党员鲍秀忠翻身起床,第一时间从40公里外驱车赶到鼓楼凉亭社区。“我是党员我请战!”在接到通知后,微信群回复此起彼伏。临近退休年龄的老党员谢福明半夜接到增加人员的指令,第一时间骑车奔赴指定地点。

深夜2点半左右,17名党员应急先锋队员全部到达凉亭村指定地点兵分4组接受任务。经过昼夜20多个小时奋战,融媒体先锋队与兄弟单位队员和村组干部一起,一举完成了这个万人超大村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4月13日胜利完成凉亭社区第二次全员检测。4月16日,融媒体中心先锋队服从上级部署紧急组建“尖刀班”,马不停蹄转战南湖办关厢社区广电小区、南湖花园一村、花园二村、紫台小区、停车场检测点等处。尖刀班队员陈留久不是在站点值守就是在转战新站点的路上,始终坚守“流动阵地”,他说:“没有全市疫情歼灭战全胜完胜,哪有个人的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