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家住宋家湾小区的徐阿姨和老伴又开始在自家的窗前侍弄花草了。最近几个月,她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逢人就夸,“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现在是大变样、大不同,住着很开心!”
规范划一的停车位、干净平整的沥青路、统一粉刷的墙面,巷头老年人相聚一起咵天闲聊,小朋友们在一旁嬉戏玩耍,欢声笑语传遍整个小区。
多年来,这样的场景在鼓楼街道朝圣门社区宋家湾片区很难见到。
2020年,我市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老旧小区迎来改造一新的机会。从此,宋家湾片区居民脸上的笑容再次舒展了。
改什么?问需于民居民说了算
宋家湾片区作为1986年新建的第一批商品房小区,在当时也是“高大上”,红极一时。但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产权结构混乱,乱搭乱建严重,慢慢地让这里变成了“三无小区”。出行不便、环境脏、乱、差,让这里的居民烦心了。
“无物业管理、无住房维修基金、无业主委员会,当时我们这里就是三无小区。”宋家湾片区网格员汪秀芳1989年搬到这里,对新区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每次下大雨,粪池里的水就往外冒,那叫一个脏啊!”提起以前,徐阿姨直皱眉头。为了暂时解决粪水外流问题,徐阿姨和一些居民只能众筹掏粪池。而这些状况,也是整个宋家湾片区的通病。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下雨积水实景
治理难度大,是一块公认改造“硬骨头”。民众有需求,再难的“硬骨头”也要啃下来。市住建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主动担当,将宋家湾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接过了这块“硬骨头”。
要改什么、怎么改?要想把好事做好,只有问需于民,实行“订单式”改造,居民说了算。市住建局与街道办及社区一起逐户发放《致老旧改造小区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和《老旧小区改造入户调查表》,宣传旧改政策,就旧改意向、旧改内容、旧改出资、旧改拆违、旧改长效管理等问需于民。
如何改?问计于民让居民满意
宋家湾片区汪秀芳说:“我们上门发放调查表,给居民的一封信,详细询问居民的意愿,大多数居民还是盼着早日改造,但拆违是又一‘拦路虎’,有些居民的房子刚刚装修好,怕自家房子拆了又吃亏,每个人心里都有小算盘,我们只有逐户做思想工作。”
拆违从思想前卫的居民入手。70多岁的徐阿姨说,让她感动的是社区干部问需于民的态度,大家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
“我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了在上海带孙子的一户居民,告知了老旧小区改造这件事,她马上说这是好事,并让亲戚将钥匙送来,这也都是居民对我们的信任,建立了几十年的感情基础啊。”汪秀芳说道。
大部分群众对拆违行动拍手称快,在拆违过程中先后化解了50余起因拆违引发的矛盾冲突,稳控住拆违户的情绪,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违引发的肢体冲突和信访事件,仅宋家湾片区拆违93处,面积达3700余平方米,创下了城区旧改拆违工作之最。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拆违中实景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拆违整治后实景
麻城市住建局还从居民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改起,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设施全面覆盖,多次与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电力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楚天视讯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协调道路通行、管线入地等问题。改造污水管道、供暖管道、供水管道,安装健身器材、建设生态停车位,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经过一系列工程改造,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住得更舒心了。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活动中心居民休闲聊天
宋家湾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自2020年8月份开始启动,改造以来,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该片区总投资3860万元,拆除违建5200平方米,改造雨水管2480米,污水管3480米,生态停车位98个,一般停车位9个,硬化道路7000平方米,道路刷黑8900平方米,绿化1068平方米,植树100余株,新建物业服务用房及社区用房350平方米,公厕1座。该小区已成为周边县市的“明星小区”,不少人组队前来观摩学习。
“每天晚饭后,我都在小区走路,昨晚十一二点还有人在小区散步走路咧。我女儿女婿从外地回来说,现在小区建得像公园一样,真是好漂亮,住在这里好舒服。”徐阿姨满脸喜悦。
87岁的老人感慨道:“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一项良心工程、惠民工程,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没想到我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能看到这一幕......”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管网改造前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管网改造后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生态停车位改造前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生态停车位改造后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烟道改造前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烟道改造后
谁维护?问效于民参与更主动
小区改造的质量好不好、环境变没变、出行顺不顺、管理行不行,成效主要看居民的满意度,居民参与评价才能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也能体现公平。为此,业委会推出“项目服务谁、谁评价项目”的居民群众评议机制,根据居民的真实反馈找出不足并不断改进工作。
通过宋家湾片区旧改的探索,麻城摸索出了“五步工作法”,将改造提升工作分为“规范、补齐、完善、管理、传承”五个步骤。“规范”就是拆除违建,消除隐患;“补齐”就是补齐小区配套设施短板;“完善”就是实行黑化、亮化、绿化、美化;“管理”就是成立综合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提升小区管理水平;“传承”就是留存小区改造印记,突出改造成效。
图为麻城市宋家湾片区亮化后小区实景
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麻城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小区自治”的改造思路,让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共商共议、共建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麻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逐渐成为湖北省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了解,麻城2022年改造老旧小区30个,分布在城区各街道共7个社区、78栋,建筑面积为16.19万平方米,总投资1.17亿元,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惠及1664户居民约5000人。(郭玲、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