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白果镇渡桥村:共同缔造聚活力 湾组旧貌换新颜

为全面展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麻城发布开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栏,敬请关注!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白果镇渡桥村刘家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缔造出一幅独具特色的归园田居图。刘家塆位于渡桥村的中心地带,毗邻明山水库,中间一条宽阔的送水渠穿村而过,明山水库浩大的百里灌溉水系从这里出发,灌溉着新洲、麻城两地40余万亩良田,故有“幸福渠头第一村”的美誉。

刘家湾依托明山水库渠道,坚持把乡愁乡情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增强群众对乡村的情感认同,以群众的乡村情怀、乡愁记忆激发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变角色  村民主动建设家园

刘家湾现有群众91户293人,其中有党员11人,是渡桥村人口最多的塆。漫步渡桥村,天蓝、岸清、池美、广场开阔,傍晚,老人们在大树下纳凉、妇女们跳广场、儿童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以前的刘家湾,门口塘长期无人清理,垃圾漂浮于上。猪圈牛棚旱厕随处可见,露天垃圾池臭气熏天,环境典型的脏乱差。怎么改造,大家心里都没底,甚至不少人持反对意见。村党支部书记刘华组织村里的老党员、群众召开湾组群众会,美丽乡村怎么建,听群众来发表意见。“只要是为了湾子好、就是为我们好,我们就要支持配合。”村里老党员刘昌松首先站起来,免费将闲置的房屋用于塆组的组织阵地建设,打造“红星之家”。在他的带领下,群众纷纷配合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村“两委”积极深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向湾组延伸,利用水利移民项目资金,对湾组池塘进行清淤、砌石岸、安装安全防护栏、设置安全警示牌,同时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群众舒适度。在建设过程中,不少热心村民出钱出力,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

变观念  主动拆掉废弃旧房

在改造刘家湾时,许多村民表示疑惑:“老房子也没影响什么,拆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因此,在改造初期,村民并不积极。

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反复宣传动员下,村民渐渐明白:拆旧除危是为了让群众住得更好,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农家乐,增加收入。

渡桥村主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政府唱主角”转为“群众唱主角”、从“要我干”转为“我要干”,改变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统一包办”“大包大揽”的角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老党员刘益波,主动拆除自家猪圈,用于建设湾组稻场,其他村民纷纷响应,让出猪圈牛舍修路,拆除闲置土坯房;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积极参与宣传发动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批乡贤能人主动留在村里参与家园建设。

变方式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该村还通过村民代表会、支部党员会、湾组群众会,发挥村“两委”和理事会作用,建立以村规民约、发展理事会、文化理事会、五老和谐会、红白理事会、环保理事会、平安联防队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五会一队”治理载体,打通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宣传乡村建设对村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渡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同时不断打造产业硬实力。利用山水资源优势,调整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成立了三个村级合作社,种植油茶,引进能人规模化养殖牛蛙。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确保村民长远利益,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如今的刘家塆,草长莺飞,绿意盎然,清风拂面,沁人心脾,沿着渡桥渠道漫步,欣赏着路面的野花,栀子花香扑面而来。渠道里面的水清澈见底,鸟戏鱼游。(彭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