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共同缔造造出“最美三福”

在神奇的北纬31度,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灵秀韵美的小村庄——三福村。三福村位于白果镇东南部,明山水库南岸,与龟山、盐田河、夫子河三镇交错接壤。全村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小组,784户3036人,有党员73名。境内山水环绕,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缔造出独具特色的归园田居图。

决策共谋凝聚民智

位于葫芦湾的移民文化广场,以前是一块荒地,被旱厕、垃圾池和荒草占据,与秀丽的明山水库风光不相匹配,村里想把这块空地改造广场,村民意见不统一有顾虑,怕投工投劳最后无济于事。该村先后召开4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5次湾组会,一次项目建设协调会,组织70名在家户主代表赴蕲春县学习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经验,以群众共商共谋为平台,做到会商在基层群众来参与,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激发群众热情,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原来的旱厕变成观景亭,菜园变公园。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

发展共建凝聚民力

在启动秀美乡村建设时,党员带头做表率,积极参与“秀美乡村”建设,让出菜园修路,主动拆除猪圈三处,让出五亩多菜园修路,二十多户村民自发组织成小工队帮助施工进改建,在打造乡村文化展示长廊时,群众自发把家里的老物件、老家具40余件捐赠到村集体展示。

干群合力开展“四整治”,一是整治通村要道,通过拆违、拆破、拆烂,美化、绿化、亮化,打造了4.5公里的道路景观带;二是整治河塘渠坝,实现了水清、岸洁、景美的河塘景象;三是整治生活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四是整治农村厕所,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新建农村无害化公厕4座,全面推进户厕改造200余个,全面美化村庄环境。

建设共管凝聚民意

建章立制促管理,依靠“民治”监管制度。将党小组建到湾组,在党员李愿朝家打造了党小组活动室,由党小组活动中心牵头自治,经常评一评、晒一晒。对全村35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负责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监督等工作,创建党员示范服务16户,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助力美好环境,共赢共管。

同时,组织村里的湾组长、热心群众对村里的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发动群众来监督群众、群众带动群众,促进民风民俗的持续好转。推进奖评机制,通过开展最美湾组、最美庭院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家规家训创建等活动,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评选先进,通过奖鲜花、奖洗衣粉等锦上添花,使群众比着干,以小奖励带动群众的大参与。

效果共评凝聚民声


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理念,三福村坚持党建引领,找准着力点,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微信群等多形式、深层次地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宣传,让讲文明、讲卫生的生活观念成为群众日常生活新常态。要求各家各户实行“门前卫生三包”,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融入村规民约,形成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结合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丰富X文章内容,将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群众满意度纳入其中。制作评分表公示栏,对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按月进行评比打分亮相对乱倒垃圾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批评。

成果共享凝聚民心

该村结合自身特色,主要打造了两个品牌,一是强化“移民文化”品牌。三福村是明山水库的移民聚集区,全村现有水库移民606人,移民人数多、时间短,移民情结深厚,创建移民文化是民心所向。打造1300平米移民文化广场、150米家风家训长廊一座、库区观光桥以及亲水台。同时,积极筹备“移民文化节”,以库区移民文化、库区建设历史文化、库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集中文化体验区,提升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强化“福文化”品牌。结合三福村村名,创建“福文化”体验区,以“福”字为主题,全村挂“福”字灯笼,飘“福”字带,插“福”字旗,贴“福”字对联,引领乡风文明。

每当夜幕降临,移民文化广场上路灯闪耀,村民们陆续来到广场上纳凉聊天,在乡村大舞台上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年轻人打卡拍照,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忍不住感谢党的好政策,更想扎根在美丽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好山好水好风光,这里山更青、水蕴秀,满目翠绿的田园美景,独具韵味的秀美乡村,正催生出乡村新业态。我镇正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加快建设整镇示范带建设,推进美丽乡村连点成线、成片建设”白果镇党委书记何彬展望说。一个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景美、业兴、民富、风正的美丽乡村在白果的版图上跃动。(彭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