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麻城发布开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栏,敬请关注!
福田河村位于福田河镇区中心,106国道贯穿全境,版图面积约2.2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897户3238人,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8万元,先后被评为黄冈市“宜居村庄”,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强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以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镇区改造工程为基础,积极探索“办事共商、支部共建、产业共兴、文明共创、服务共享”的福田河“五共”路径,深入推动“共同缔造2.0版本”纵深发展。
办事共商集民智
6月10日,镇区“擦亮小城镇”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项目从前期收集意见、规划设计到正式开工,历时半年之久。该村通过召开塆组会、走访座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实现了“有事好商量、有事一起干”。经过共同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沿街居民自发拆除房前广告、大棚共计90余处,拆除附属屋10余处,还在全村征集“福白菊小镇”建设创意,设计出“菊小福”城镇logo。
镇村干部召开塆组会
支部共建汇民意
2019年以来,该村与住建部产业发展中心第三党支部结对合作,搭建“共同缔造”平台。通过视频连线、现场调研等方式,围绕基层党建、镇区改造、民生服务等工作先后开展了8次支部共建活动。该村通过上级争取、项目整合、村级自筹以及在外能人援助的方式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福白菊观光园、乡村文化展厅以及占地40㎡、藏书2000余册规模的农家书屋,完成了红四军军部旧址的维修保护,实现了村居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布局。
住建部产业发展中心到村捐献图书
产业共兴聚民力
结合村情实际,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确立全村产业发展的主线为发展福白菊产业,鼓励党员带头发展菊花特色产业。建立“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形成支部统筹、合作社主导、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以来,该村发动群众集中流转连片土地500多亩建设林家湾菊花种植基地,多次开展了种植技术培训,免费发放福白菊脱毒苗10万株,菊花亩产最高达到了2800斤,户均增收3000余元。福白菊已成为村民小康路上的致富花,乡村振兴成效在湖北电视台陇上频道和黄冈电视台播出。
福白菊喜获丰收
文明共创听民声
该村聚力“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三大目标,以清正党风引领淳朴塆风、优良家风和良好学风。顺利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好公婆、好媳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模范大家选、好坏大家评”的共评模式,树立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典型和标杆。多次组织开展莲湘、花挑、广场舞等比赛活动,组建村级乡村文艺轻骑兵,将传统文艺节目同共同缔造、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宣传党的政策和发展成果,在全村上下营造了忠勇孝善、创新奋进的精神氛围。
村民在表演传统特色节目“莲湘”
服务共享暖民心
该村连续五年向团市委争取,创建“希望家园暑期课程班”。今年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4名大学生来村支教,为近50名中小学生开展托管服务。利用农家书屋阵地建设,开设“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乡村体育文化设施,设置体育共享区,让老人休闲散步有设施,学生读书运动有去处,群众乘凉聊天有位置。同时,该村因地制宜,盘活村级闲置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黄商集团、黄砂超市、镇区农村客运站、有望生态养殖合作社”等总量达1800万元的市场主体入驻,解决了100余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构建起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户利益深度联结机制,推动成果共享。
村级招商引资市场主体
下一步,福田河村将聚焦刷新村庄颜值,推升服务品质,让“共同缔造”真正走进群众心中,奋力描绘“产业欣欣向荣、塆组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刘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