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桥街道园林社区:以“五共”理念 落细落小抓实疫情防控工作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龙池桥街道园林社区立足流动人口多、管控难度大、各类风险突出的严峻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防控工作要求,科学运用“五共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清单化谋划、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

共谋一幅图

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感受,从群众利益出发,描绘出一幅管控单元便民分布图。

收集群众意见。以最大程度控制疫情外溢和方便群众生活为目的,邀请部分小区物业经理、居民小组长、群众代表召开碰头会,与社区一同参与管控单元划分、卡口设置,拟定初步方案,及时在微信群公示,收集居民意见35条,采用19条。

尊重群众意愿。牢牢把握尊重群众生活习惯、利于开展核酸检测的原则,将社区20个网格划分为48个管控单元,包含:商住小区11个,自然塆组16个,市场主体6个,单位11个,学校4个。充分考虑保供保畅,合理设置48个卡口,其中9个活动卡口,39个固定卡口。通过加强远端物理围挡,放置提示牌,让行人、车辆在卡口安全的慢下来。

方便群众理解。制作管控单元分布图,生动展示管控单元具体情况,并通过图例的方式加以区分。对管控单元一一命名,标记卡口具体位置,并上传至居民微信群,保持动态更新,让群众一目了然。

共建一览表

坚持用好外援与内部挖掘相结合,广泛发动共建单位和热心群众的力量,建好一张力量配备表。

一支队伍大家建。将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税务局、人行市支行等92名共建单位下沉党员,8名驻点国家干部、6名社区“两委”干部人、9名社区工作者、10名居民小组长、74名热心党员群众志愿者,共199人进行力量整合,形成完整的工作责任体系。

一担任务大家挑。将199人分组入驻管控单元工作专班、卡口值守、巡逻队,保证人人挑担子、人人有任务。其中,48个管控单元中,除学校、单位自管,市场主体由市场监管所监管外,其余27个管控单元全部入驻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5名队员组成,具体负责重点人员管控、物资药品代买、应急事务处置等工作。

一个共识大家认。及时报告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组织召开社区“大党委”会议,下发《活动卡口值守安排一览表》、《固定卡口巡逻队工作安排一览表》、《园林社区管控单元工作专班一览表》,达成一致共识,落实责任到人,进一步压实卡口值守和管控单元管理职责。

共管一扇门

充分激发群众自治意识,推动居民与党员干部一起摸清情况、落实包保、共同监管,守好群众的安全门、健康门。

党群发力,摸清实情。以商住小区和塆组为单位,对城市社区进行解剖。一方面,由社区党委组织摸清居民、包保、重点人群管控、党员下沉、“三类人员”5类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发动群众通过微信群报送个性化需求,对行动不便老人主动上门登记,保证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社区共管控重点人群270人,“三类人员”22人,收集个性化需求62条。

多方包保,管控并重。结合6类基本情况,逐一小区或塆组建立完善《管控情况一览表》和《重点人员管控台账》,对台账内容做到日更新、日反馈,由包保单位、驻点干部、社区干部、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或居民小组长、热心邻居共同落实包保责任,确保重点人员管控措施不漏、特殊人群关爱帮助不丢。

联建专班,落实督导。邀请群众监督的同时,由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纪工委、直属单位联合组建4个明察暗访工作专班,结合台账深入一线开展督导,确保落实小区管控责任。截至目前,已开展督导20余次,下发问题清单33条,已督办各社区(村)全部完成整改。

共评一道题

面对突发疫情,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应急预案、关心群众冷暖,答好疫情防控的群众考题。

注重跟踪反馈,优化改进机制。面对突发疫情,为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指令传导不畅、协调沟通不力、工作准备不足的问题,打通跟踪反馈渠道,明确1名社区干部负责收集居民建议。截至目前,采用群众意见11条,调整优化核酸检测点人员配置6次,改进物资配送方式3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注重互评共议,强化应急处突。针对“追阳”,急、危、重症抢救人员和即将分娩的孕产妇,红白事,负面舆情等4种不同情形,由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社区“大党委”成员、专干、居民代表召开应急处突专项会议,互相讨论、共提思路、互找问题、共研可行性,并逐一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突出事件的有效处置。

注重群众感受,回应群众关切。坚持问需于民,在疫情管控的关键时期,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关注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截至目前,社区已解释回复群众诉求130余人次,解决问题46个,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共享一张网

坚持群众参与、回馈群众的理念,织密一张“不落一人、不漏一户、人人共享”的服务网络。

服务体系全覆盖。由指定社区“两委”干部牵头居民基本生活服务,社区工作者、居民小组长为联系人,塆组每50户左右指定1名群众志愿者、商住小区每栋指定1-3名群众志愿者负责配送,逐级建立微信群,完善服务体系。

各类人员全覆盖。结合实际,对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户,培训其通过微信小程序购买生活物资;对不会使用智能的老人,由志愿者上门统计需求,整理汇总后报供应商统一采购,送货上门时由居民指定邻居或亲友线上支付。

特殊情况全覆盖。针对求医类,购药类,宾馆滞留人员,孤寡、独居及行动不便老人,“三类人员”,逐一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确保管控期间正常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截至目前,社区已帮助居民解决代购药物、为宾馆滞留人员配送生活物资等特殊问题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