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论坛》刊发麻城基层治理经验

12月12日
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信息宣传中心
主办的《乡镇论坛》
刊发麻城基层治理经验

图片

↓↓↓
麻城市:健全五个体系 激活基层治理“全盘水”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建设、民意收集回应、群众参与、一线推进、资源整合保障”五个体系,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健全组织体系
麻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增强组织和发动群众能力为目的,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增强组织能力。按照“方便服务、有利发展、尊重民意”原则,将全市6825个村民小组调整为5274个、255个居民小区优化为210个。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组长,用好村民代表、党员中心户等骨干力量,带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发展经营的难事、应急处突的急事、公益爱心的善事、邻里互助的好事、家长里短的小事。


凝聚治理合力。推动群团组织覆盖到村、服务延伸到组,常态化开展两癌筛查、促进妇女就业、留守儿童假期托管、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活动。激活自治组织,自下而上推选村民小组理事会、小区业委会成员,健全议事制度,提升履职质效。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太极拳等互助小组和兴趣小组。


推进融合发展。35名市直退出领导岗位同志担任居住地小区党组织书记,实现210个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覆盖,854名党小组组长兼任村民小组组长,超过83%的村民小组理事会(小区业委会)吸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负责人,增强统筹协调能力。


图片
鼓楼街道朝圣门社区宋家湾新区在邻里中心开展暑期托管



健全民意收集回应体系
麻城市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通上下梗阻,切实让民意快速上得来、诉求及时回应得了。


开展议事协商。依托湾组群众会、小区夜话、党员联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载体,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搭建家门口民意收集和诉求反馈平台,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畅通上下渠道。完善实事办理公示、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通报、村民小组组长列席村党支部主题党日交流等制度,实现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闭环。2024年以来,组织发动群众独立解决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身边问题1537个,统筹县级力量解决充电难、灌溉难、留守妇女就业难等民生难题13个。


完善回应机制。依托12345终端大数据分析群众普遍反映的高频共性问题,推进前瞻分析、专项治理和机制创新。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不方便问题,扎实推进“延时办”“紧急办”“预约办”“上门办”“跑腿办”“远程办”;创新开发“码上办”便民服务平台,设置有呼必应、帮办代办、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6个专区,入驻商户2400余家,提供上门和咨询服务5万余次。


图片
黄土岗镇堰头垸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环境整治




健全群众参与体系
麻城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凝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在建强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吸纳群众参与。整合综合超市、农资配送、现金存取、理发修理、寄递物流、政务代办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统筹“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资源,建立“五师九员”人才库4928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在搭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中带动群众参与。利用“零工驿站”“妇女微家”“麻城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高频率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开展点单培训、订单培训。鼓励支持建设返乡创业园、乡村振兴车间,采取灵活工作时间,满足留守妇女计时工、计件工、小时工、季节工等就业需求。2023年组织86批次6700余名农村妇女开展技能培训,1.5万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探索分散特困供养老人关爱服务机制中发动群众参与。市级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一键呼叫、服务就到”的呼叫响应机制。镇、村两级组建由下沉党员、志愿者、邻里亲朋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物资代购、快递代取、就医代送、平安代管、费用代缴”等服务。2023年以来,分散特困供养老人通过智慧平台下单18万单,服务满意率达95.5%。


图片
妇女参与村级议事




健全一线推进体系
麻城市推动“干部沉下去、问题找上来”,在解决问题中增强群众对组织的认同感。


真下基层。县级领导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组织党员干部到问题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村(社区),着力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市委书记汪国兵带头到全市最偏远的三河口镇半道城村调研,召开10次群众会,入户走访167户农户,收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34条。


真找问题。坚持带着感情下基层,多轮次走访、全覆盖入户,结合“下访发现一批、部门梳理一批、代表委员提出一批、网上征集一批”,广泛收集基层工作的弱点、发展实践的难点、民生服务的堵点,梳理需要县级层面统筹资源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真解决问题。突出群众主体,组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阎家河镇蔡家岗村4组发动群众建食堂、修稻场,11组发动群众建水厂、修道路,15个村民小组广泛开展活动,形成“组组参与、户户动手”的生动局面。县级领导领衔、部门牵头负责,凝聚强大合力,推动停车难、充电难、老人吃饭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健全资源整合保障体系

麻城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资源统筹、力量整合、服务下沉,让基层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办事。


健全“以奖代补”机制。按照“群众能做到的自己先动手干、需要集体牵头负责的镇村跟着建、确需上级扶持的部门以奖代补”的方式步骤,引导群众投工投劳、让地让利、捐资捐物,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2023年以来,撬动群众自发拆除私搭乱建3679处,拆除猪圈旱厕5233座。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聚焦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需求,建成8个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幸福食堂,不断建强覆盖城乡的27个融合型教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纵深推进政务、公交、供水、环卫、寄递物流“五个一体化”,开通全域公交,群众出行费用降低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5%,寄递物流覆盖所有建制村。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菊花、油茶、蔬菜等富民产业,导入供应链思维组建强村公司,健全联农带农工作机制,37家龙头企业、120多家专业合作社与群众共同缔造特色产业“四廊四带”(百里菊花风景画廊、百里蔬菜产业走廊、百里林特产业走廊、百里红色文化长廊和菊花油茶产业带、绿色蔬菜产业带、生态林特产业带、红色文旅产业带),建成菊花、油茶、蔬菜种植基地近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