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我在疫区当“村医”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冲锋在前、戮力同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度、速度和温度。本网特推出【战疫日记】专栏,让我们走近这些党员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战疫背后的故事。

4月10日,麻城报道有两例阳性感染者,全市发起紧急总动员。麻城市人民医院迅速响应,派出大批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抵达顺河镇,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周成元、陈超、刘康就是其中三名,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防疫一线的生活点滴。

01

到顺河镇料棚村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来后,村里对我很照顾,积极解决我的住宿和饮食问题。在这边的工作繁琐而充实,村民都非常自觉,坚决执行居家隔离政策,没有随便串门聚众的情况。

我到这边后,在当地村医的大力帮助下,熟悉工作流程,给村民做体检、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指导村民慢性疾病用药。开展术后病人的随访指导、伤口拆线、后续用药及治疗建议。摸清了解癌症病人、血透病人的看病就医需求,联系转诊就诊。面对村民担忧和焦虑,我时常安抚村民的情绪,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周成元)

02

跟我一起来到高山村的还有市水利和湖泊局四十多名志愿者。高山村有31个自然塆,一千多个村民,要解决这么多村民的生活及医疗保障问题,任务繁重。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每天各村联系包保的志愿者会巡查各村,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身体情况。碰到有身体不适的村民,志愿者会第一时间报告给村指挥部。接到通知后,我会第一时间入户查看病人情况,判断病人病情,根据病人情况予以药物治疗。病情较重的,联系转运救护车转运至顺河卫生院或市人民医院。

对于慢性病病人,封控意味着可能面临治疗的中断。对此,指挥部也做好了全面的保障工作,每天会收集慢性病人的缺药情况,由指挥部统一调度采购,分发入户。需要治疗的血液透析病人、放化疗病人、孕产妇均安排有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高山村村民的医疗保障没有因为封控而中断。(陈超)

03

来到安畈村后,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最快速度熟悉工作环境。安畈村地形复杂,人员分布不均。前两天,我每天接到来自不同群体的上百个电话和微信、短信。我首先需要了解病情,按轻重缓急进行处置。有的需要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有的需要开慢性病药物,每个病人必须详细地记录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及基本病情,处理措施等信息。

由于封控,药品的及时供应成为最大的问题。医生只看病,不给药,村民必然有情绪。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我把急救备用药拿出来,免费发放给需要的患者并及时通知指挥部送药。当天累计发放30余人次,也就是这批药物让他们的心踏实了很多。

驻村一周过去了,我先后入户提供医疗服务20余次,转诊急危病人15人次,开出自购处方药86人次,免费发放处方药33人次。(刘康)